为了帮助学院学生明确考研方向,科学规划、高效备考研究生,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25届“考研宣讲团”于2025年5月19日晚,在综二-105举办了考研经验交流会暨2026-2027届毕业生考研动员会。武汉晴川学院副校长彭宇文教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丽芳老师、团总支书记李兰芳老师、辅导员谌文韬老师及所有意向考研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会议由张丽芳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学院30多位历届优秀校友的视频和事迹,吸引了同学们,这些校友大都是毕业时考取研究生、国家电网,还有的在各大名企、上市公司企业就业,有的独立创业,有的是在读研究生、博士生……成为了现场同学们的榜样。
随后,副校长彭宇文教授和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丽芳老师,共同为2025届18名考取研究生的学生颁发了“研究生标兵”证书和礼品,表彰他们在考研路上的卓越表现。
之后进入考研经验分享环节。本次“考研宣讲团”成员由不同专业的代表彭维冬等5名同学组成。五位同学的分享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也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经验。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考研“通关秘籍”,从学科备考技巧到心态调整方法,每一份经验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为在场同学们带来了满满干货 。
彭维冬从每年报考人数、国家线、学科难度、择校等方面做了考研相关研情分析,同时对各科备考经验、复试及调剂注意事项、考验心态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分享。重点为我们做了数学学科分析,以严谨的思维和诚恳的语言提供了全新的考研思路。“数学大部分要考的是运算,大家要注重基础计算,平时就要注重运算演练,要将运算算到最后,不能因为‘一看就懂’而放弃过程运算。同时也要提升限时做题和独立做题的能力,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做模拟考卷。”
刘杰虽通过线上分享,但依然让同学们感受到他满满的热情。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规律自律的备考日常,用亲身经历诠释“厚积薄发”。每天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期复盘学习进度、灵活调整学习方法,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关键。
孙宪梁从他个人角度出发,同我们完整地讲述了自己的备考经历,分享了详细的考研备考经验。他讲述了自己英语如何逆袭。他说:“英语备考是一场持久战,科学规划与高效执行缺一不可。在词汇方面,我以高频词为核心,结合词根词缀与真题例句记忆,同步整理熟词僻义;阅读精研近十年真题,每篇划分段落、梳理逻辑,标注长难句结构,总结出了‘同义替换’的套路;备考中坚持‘三轮复习法’:一轮夯实基础,二轮专题突破,三轮全真模考,搭配错题本反复消化薄弱点。每日早晚各1小时碎片时间用于单词复盘与外刊泛读,保持语感。”
作为“专科逆袭”的考研学生代表陈何迪,从教育背景、校园经验、相关经验、自我评价几个方面讲述了自己的考研情况,提醒我们要明确“为何考研”,避免被外界舆论所裹挟。客观分析了提升学历、科研兴趣或职业发展几个点的相关作用与发展方向。“专注过程而非结果,用‘尽人事,听天命’的平和心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邱红成向大家分享,考研基础阶段要筑牢根基。一是搭建知识框架,梳理各科目重点难点;二是探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路径;三是合理规划时间,防止偏科。同时,也要正视备考中的焦虑情绪,区分“有效焦虑”和“无效内耗”,可借助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及时调整状态,稳步推进复习。
副校长彭宇文教授在讲话中表示:“同学们的分享都非常贴合实际,为备考的同学们树立了目标,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相信能有效助力大家的考研之路。” 考研成功除了“明确方向、努力、坚持”等要素外,彭教授还特别强调了“知识积淀”和“思维方式”。考研是一场长期的积累,贯穿大学全过程,从专业课到公共课,从理论学习到竞赛实践、实习实训,同学们要打牢基础,注重知识的积淀,提升“可持续发展力”。同时,也要注重思维方式的拓展。有时候差距不在分数高低,在于思维方式,拥有开阔创新的思维方式在考研中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复杂的题目与挑战。
最后,张丽芳老师语重心长地进行了学习和考研动员。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以诚恳的心态积极向老师、同学学习。希望同学们能以“明事、知理、践行”的人生观和“不虚度光阴,不浪费青春,不辜负苦心”的价值观合理规划大学学业与生活,做自律自省的大学生,让自己不留遗憾。相信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今夜,我们都是追光者;明年,我们必是发光体!”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也是一次考研动员,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考研“秘密”,掌握考研“秘籍”,凝聚考研“秘力”,以饱满的激情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