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融合 硕果盈枝
为激励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提升机电学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在竞赛中培养创新思维,营造“以赛促学 以学促进”的优良学风,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充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将生涯规划与学科竞赛相融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生涯规划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系统性、创造性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近两年,学院共组织参加了10多个省级、国家级专业相关赛事。这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技能和竞赛水平,促使更多的同学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创造佳绩。
各类比赛的开展和成绩的获得,逐步在学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情和学习氛围,创造了学院竞赛、科研、考研就业特色品牌与成果。仅2022-2023年,学院就有356人次在各类省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得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9人次,获奖人次占学生比近20%,科研论文73篇,教材专著7部,专利8项,就业率、考研率逐步升高、跃居榜首,被评为“就业创业先进集体”,连续2年获评“教学先进单位”。
以赛促学 建立参赛群体基本盘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每学年都组织开展“大学生涯与学科竞赛规划”主题讲座,旨在为新生们普及竞赛政策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赛精神,引导学生将参加学科竞赛和发明创新纳入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中,将学生领进学科竞赛之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各大省赛国赛报名之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团总支会联系教师开展学科竞赛动员大会,给同学们讲述大赛的基本情况,让同学们对竞赛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鼓励同学们积极参赛,希望同学们能在实践中学习和增长才干,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赛促教 建立“一赛一导师团”培养制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在院长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各系系主任和实验室中心主任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开展竞赛指导、教育教学和全员育人工作。同时,学院充分发扬教师“传帮带”优良传统,认真贯彻“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教师们发扬“工匠精神”和高度的职业精神,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考研就业、教研科研等领域赛出了新水平、新高度。
学院选聘老师或资深学生担任指导老师,采用“一赛一导师团队”制,不仅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也促进了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赛促育 打好生涯培养“组合拳”
辅导员,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教师,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落脚点,积极发动学院辅导员引导学生将学科竞赛能力培养贯穿到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中,帮助学生有目标性的系统地做好专业学习规划。学院辅导员充分利用早晚自习、主题班会、走访寝室、团日活动等平台,与任课教师通力协作,打好生涯培养“组合拳”,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辅导员周培荣顺利通过副教授职称评审,为辅导员队伍中第一个副教授辅导员。他报送的学生工作案例《着细微处化矛盾,于无声中播希望》获评教育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百佳案例”,同时,他还独著出版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发表多篇论文。李兰芳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项目《打造精品志愿队伍 支援驻点扶贫工作》成功获批教育厅“实践育人特色”专项任务项目。张爽子、谌文韬等老师也指导学生参赛并获得一等奖等奖项。
以赛促创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学院也在党建、团建中不断开拓创新新赛道、新做法,打造了“红色芯片”驱动工程、“一院一品”党建活动,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党员和优秀学生党员的“领头雁”作用,精心指导学生参赛。
团总支积极致力于竞赛的组织与协调,跟踪竞赛培训与指导进程,为学生竞赛保驾护航,建立了竞赛培训辅导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学科竞赛专用实验室,一赛事一个群,资料及时分享,问题及时解答,定期线上线下培训,线上线下交流经验与心得。
在学院团总支的指导下,学院还成立了发明创新协会和MCU单片机设计协会2个学生专业协会组织,同时,通过将“党小组建在社团上”,组织开展了单片机开发与设计大赛和工业软件与创新设计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多项院赛和校赛。
学风建设在路上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学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力的提升也不在一日一时,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学风建设永远在创新的路途中。
以学科竞赛推动自身成长,积极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赛教融合的理念,齐心协力创造佳绩。未来学风建设的工作任重道远,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也将一直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初心,带领学生们走向属于每个人的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