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科科研 科研成果 正文

晴川学子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湖北赛区)勇拔头筹!"一主体三融合"人才培养再显实效

作者:时间:2025-03-26点击数:

2025年3月21日第九届湖北省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简称“工训赛”)在长江大学拉开帷幕。全省47所高校的708支代表队近3000名师生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创新的巅峰对决。我校9支参赛队伍共27名学生参加了智能救援、智能物流搬运、太阳能电动车和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技术赛道的比赛。

校代表队合影留念

参赛团队凭借出色表现,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获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5组,参赛的9组27名学生全部获奖,其中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技术”赛道中王亚代表队以第一名拔得头筹。这一佳绩不仅是学校“一主体三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电融合、课赛创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闭幕式颁奖

以赛促学,锻造创新实践能力!

“工训赛”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工科赛事,旨在培养服务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的卓越工程师。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坚持理论实践结合、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理工人文融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端工程创新赛事

我院参赛团队在教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将机电一体化设计、工业物联网控制等课堂知识转化为竞赛方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跨学科协作能力,最终以创新性、实用性和稳定性俱佳的作品赢得评委们高度认可。获奖学生代表王亚表示“从课堂理论到赛场实战,我们深刻体会到‘机电融合、课赛创结合’的优势,比赛让我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比赛现场全景

 

我校2024级杨邵涵、吕诗婷同学参加太阳能电动车赛项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技术比赛现场

育人为本,深化“三合模式”特色!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始终围绕学校“明体达用、抱璞开新”的校训,以学校“一主体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创新构建了学院“一个中心、二率导向、三合模式”的学院育人体系,持续扎实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此次佳绩的取得,正是“三合模式”中“课赛创结合”、“机电融合”的典型成果:学院全体专业教师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将各项赛事融入课程建设,通过将学科竞赛内容嵌入专业课程、组建跨年级跨机电专业的竞赛梯队、开展“以赛代训”实践教学,实现“课程教学-项目训练-竞赛检验”的闭环培养。学院院长丁坚勇高度重视“三融合”即“机电融合、校企联合、课赛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尤其是“课赛创融合”。丁院长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核心,竞赛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学院坚持将产业需求、高水平赛事标准引导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锤炼真本领。”  

精心组织,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学院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骨干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开展竞赛指导、教育教学和全员育人工作。同时,学院充分发扬教师“传帮带”优良传统,认真贯彻“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教师们发扬“工匠精神”和高度的职业精神,采用“一赛一导师团队制”,不仅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也促进了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次比赛就有李欣、李泷、鲍洪文、张帆、苏韬等8位专业教师参与指导。

“智能+” 线下校赛现场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技术线上校赛现场

同时在学校的领导下,学院充分发挥党团作用,党政合力常态化开展“大学生涯与学科竞赛规划”主题讲座、大创竞赛宣传动员和培训指导,旨在为同学们普及竞赛政策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赛精神,引导学生将参加学科竞赛和发明创新纳入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中,将更多学生领进学科竞赛之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学科竞赛动员大会

再启新程,续写高质量发展篇章!

此次大赛的辉煌战绩,是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缩影。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三合模式”为引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明体达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而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 © 200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